我如何找到合適的好人才?

延續上篇文章,在分享敝公司平時是如何雲端協同作業之前,先來聊聊找人才這件事,這也是我上篇文章的結語──公司員工可以在家上班的前提,就是必需要先找到認真負責、又能自律管理的人才。

我從公司成立以來,從來沒有在人力銀行網站刊登職缺來找過員工,因為我總覺得那裡應該不容易找到符合我需求的人才。

我們公司第一位員工,也就是要求要有辦公室上班的那位同仁,是我在噗浪上徵求來的,當時急著找幫手,對她並沒有太深入的瞭解,面談沒幾分鐘就錄用了,結果後來證明她並不是十分符合我的需求,也讓我對用人這件事更加謹慎了起來。

首先遇到的難題是,如果我不想用人力銀行,那我還可以從那裡找到好人才呢?幸運的是,我們身處在一個社群網路發達的時代,有時只要透過Facebook或噗浪放一下話,就可能會有朋友推薦人才或是有人看到貼文訊息而前來應徵。一般來說,透過這種管道來應徵工作的朋友,我通常會先去看一下他們過去的PO文記錄,順便徵信一下我們共同的好友,往往可以得到一些比較客觀的參考評價(所以在FB時代,大家一定要記得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啊~)。

然而,如果來應徵的人我之前完全不認識,這種方法還是有一定的風險存在,因為我訂下了員工不進辦公室的制度,所以人一旦進到公司之後,我比較難透過上班情形來瞭解一個人是不是夠認真負責?如果他並不是適任的員工,我可能要過一陣子才會發現問題。

究竟有沒有比面談更好的方式,可以讓我在這個人還沒進公司之前,就可以大概瞭解他的能力和態度呢?

幾經思量之後,我想到了一個好方法。大約從三年前開始,我開設了一個網路行銷實戰團體工作坊的課程,為期七周,上完課後會對網路行銷有比較完整的瞭解,而且,在每一次課程結束後,我都會安排作業,回去要花一星期的時間練習,下周上課時上台報告這周行銷的成果。

從以前到現在,已經有好幾百位同學上過我的課程,我為什麼不直接從這些學生裡找工作夥伴呢?至少他們都曾經和我相處過七周的時間,我很清楚他們上課時的狀況,以及回家寫作業的用心認真程度。

再進一步想,未來只要想應徵我們公司員工的人,我乾脆就請他先來上我工作坊的課程,就可以比較瞭解他是不是真的是可以一起工作的好人才了!

講白了,這是一個長達七周的面試過程,找錯人的機率應該會減少許多。有時,也不是人好人壞的問題,主要還是相處頻率的問題,如果他和我們公司的頻率不對的話,就算那個人的能力再強,大家也不一定真的可以共事。

透過工作坊來找/面試人才,還有一個好處,這也像是一種職前訓練,透過七個星期的課程,我把我會的能力儘量都傳授給他(當然,要看他自己是否想學),等課程結束後,如果他之後有機會進入我們公司,可以很快瞭解我們公司操作的手法、行銷的技巧等等,同事們全都算是師出同門,溝通起來也會容易許多。

看到這裡,不曉得有沒有人覺得我很卑鄙?根本是利用找人才的名義來誘騙他們報名工作坊課程,我可以順便賺取他們的學費?事實上,對於那些一開始就有意思想來我們公司上班的人,在學費的部份,我都會視情況給他一些減免,有些人經濟有困難,或者還在唸書階段,要負擔全部課程近萬元的學費,的確可能會有一些壓力。然而,通常我也會和他事先約法三章,只要他真的對我們的工作及課程內容有興趣,而且保證不會蹺課,每次都會乖乖寫作業,我可以算他比較便宜的學費,甚至不收學費都有可能。但如果他上到一半就不上了,或是每次都沒交作業之類的,我會向他把沒繳的學費全都追討回來。而且,上完課不代表就一定可以進入我們公司上班。

所以,從公司成立至今兩年多來,除了最早的第一位不適任員工之外,所有正職的員工都一定有上過我工作坊的課程,而且我覺得他們在上課時的表現,也的確都還不錯,最後才能順利進入我們公司的。

但是,是不是代表只要上完我的工作坊課程,進到公司就一定可以擔任PM,獨挑大樑完成所有的工作呢?這當然未必。因為每個人本來的背景、經歷都不同,上課時可以吸收的程度當然也會有很大的差異。我會視這個人表現出來的能力,讓他先從助理開始做起,或是先只負責一個較簡單的小專案,和比較資深的同仁協同作業,等到經驗累積夠了,我也覺得他可以獨當一面了,才會放手讓他去獨立負責更多更大的案子。

基本上,我很少去看應徵者的年齡和學歷,因為我覺得那些東西一點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,你能不能夠學以致用、舉一反三?我覺得一個可用的好人才,認真負責的態度是最基本的,但真正決定他未來發展潛力的,其實是他面對問題或困難時的反應。

有些人一遇到問題或困難,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問主管、問同事,希望別人可以告訴他解決問題的方法;有些人遇到了問題或困難時,會自己想辦法解決,如果真的找不到答案,至少在問人時,會先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,或是找到一些相關資料,請主管給點方向,或是做最後的裁示。在職場上,可能有80%的人都是前面那種人,只有20%是後面那種人。

這其實沒有什麼好或不好,或許有些老闆就是不喜歡員工自己有太多意見,什麼都聽他的就好了。但在我們這種「在家辦公」企業裡,我更喜歡後面那種自己會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人,有想法時歡迎隨時找我討論,但不是只會等我給答案而已。畢竟我花錢請你來是「解決問題」的,不是請你來「問問題」或是「學習」的。

以上,大概是我這兩年半來的一點用人經驗。我覺得平時就需要多多培養可用的好人才,等到真正需要時才能派上用場,這也是我不斷持續在開設工作坊課程的原因之一。即便如此,我也很清楚,絕對不可能會找到百分百適合我們公司的人才,每個人剛開始合作時,一定都還是需要一段互相磨合及適應期的。

有些人可能很羨慕我們公司員工可以在家工作,但等到真的讓你在家工作時,卻未必每個人都可以適應這種工作方式。事實上,如何抵抗層出不窮的誘惑,很有自制力的完成每天的工作,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(下次應該請我們公司同仁來分享經驗)。有時還必需先和家人有充份的溝通,讓他們瞭解你在家也是在工作,並不是在家閒閒沒事做,最後一大堆家事都落在你身上。此中甘苦,還是要試做看看才會知道的。

上篇文章發表後,有不少朋友毛遂自薦,希望可以和我們公司有合作的機會,這實在讓我感到有些惶恐。事實上,我們公司才剛起步不到三年,還在草創打拚階段,比起很多大公司來說,福利和制度都還有許多不足之處。再加上本文所提到的冗長「面試」過程,請想加入的朋友們再多多考慮一下吧~)

0
    0
    購物車
    目前沒有任何商品回到商店